首页 > 教育 > 问答 > 教育经验 > 小说促织主人公成名的命名蕴含着什么寓意,蒲松龄《促织》悟读

小说促织主人公成名的命名蕴含着什么寓意,蒲松龄《促织》悟读

来源:整理 时间:2022-04-24 15:02:25 编辑:教育知识 手机版

《促织》讲了什么故事?因何而好?好在哪里?且听我一一道来。一、故事梗概说,明朝宣德年间,“宫中尚促织之戏”,因此,民间每年都要进贡大量的蟋蟀,以供京城的公子哥们玩耍。而一些贪官污吏,为了讨好上司,不惜一切代价,盘剥百姓,“每责一头,辄倾数家之产”,一头蟋蟀,让好多普通人家破产,可见其流毒。而陕西省华阴县的县令,更是卑劣异常,为了巴结好上司,拼命寻找机会。

但是华阴县蟋蟀并不多,为了找到优质的蟋蟀,便责令当地百姓,限期交供。成名一家,是地道的老实小民,于是便成为了被压迫的对象。为了捉到蟋蟀,成名受尽了苦头,后来,他终于捉到了一只还不错的蟋蟀,却被自己的儿子,意外弄死,害怕心慌的儿子,竟然选择投井自尽了。成名知道蟋蟀死后,怒不可遏,但是当发现儿子尸体后,又悲痛欲绝。

奇妙的是,儿子竟然因此幻化成了一只蟋蟀,这只蟋蟀虽然个头不大,却凶猛异常,连公鸡都不是它的对手,自然,这只蟋蟀被送到了宫里,成名也因此被奖励而过上了富足的生活。其实故事整体结构很简单,但是,在蒲松龄笔下,却写得十分生动曲折,思想性和艺术性均佳,小说以蟋蟀为线索,巧妙新奇,引人入胜,细节处理地更是绝妙,而且还将社会的黑暗和丑恶,全都写入其中,令人一唱三叹,是《聊斋志异》中最优秀的现实主义作品之一。

二、绝妙的短篇佳作《促织》有着极佳的思想性和艺术性,主要概括来说,有以下几点:(1)故事情节引人入胜蒲松龄精心组织情节,将故事写得一波三折,妙在这些情节合起来,又能很好的为主旨起到服务作用。小说中充满了波折和变化,将顺、逆两境交叠来写,刚陷入绝望时便燃起希望,刚有了希望又陷入绝望,具有极强的吸引力。具体来说,小说开头,便写了“征蟋蟀”的厉害,而主人公成名又有“为人迂讷”的性格特点,所以当县令将任务交到成名手中时,处境便糟糕之极。

(先写逆境)成名只好每天拿着捉蟋蟀的工具,早出晚归,毫无办法,两腿被打得流血,成名想自杀,可又绝处逢生,问卜后让成名成功捕捉到了一头好蟋蟀。故事转悲为喜,处境也由逆转顺。(由逆境转顺境)但成名九岁的儿子因为好奇,死了蟋蟀,儿子害怕自杀,成名归来后,听说蟋蟀没了,大怒,又听说儿子因此而死,由怒转悲,又害怕到期交不出蟋蟀,陷入了更大的困境中。

(由顺境再转逆境)接着再由困境转顺境,原来成名儿子还未断气,且当天还捉到了另一只蟋蟀,虽然小,但是战斗力超群,公鸡都打得过。后来,这只小蟋蟀顺利被送到宫中,皇帝大喜,抚军因此升官,县令也因此升官,成名也因此而过上了“田百顷,楼阁万椽,牛羊蹄躈各千计”的富足生活。(由逆境再转顺境)故事至此也结束了。《促织》的情节就是这么一波三折,,令人目不暇接,大起大落中牵动着读者的心,极具有可读性。

(2)细节处理很生动《促织》的细节处理,更是一流的。书中多次采用对比、烘托等方法,写得活灵活现,灵动异常。比如,写成名儿子幻化成的蟋蟀时,开始给人不起眼的感觉,而别人的蟋蟀却是体大身长,威武异常,对比之下,如何不令人感到不中用?而当放入斗场之后,更是呆若木鸡,对局的人更加捧腹大笑起来。可是,转折来了,这只小蟋蟀突然发怒,一口咬了大蟋蟀,赢了。

正当成名高兴时,一只大公鸡又来了,且一口啄向成名的蟋蟀,成名这下吓坏了。结果,转折又来了,小蟋蟀跳到了大公鸡的鸡冠上,咬住不放,终于一战成名,成名大喜。对比、烘托、衬托、心理描写,可谓炫技非凡,极尽委婉曲折之能事。(3)心理描写巧妙细致入微的心理描写,也给文章增加了艺术性。除了刚才说的蟋蟀打斗时成名的心理之外,还有更加典型的地方,那便是成名回家后听说蟋蟀死了的反映。

开始,他直接气的“如被冰雪,怒,索儿”,发现儿子死在了井中,“化怒为悲,抢呼欲绝”,半夜发现儿子居然没死,“夫妻心稍慰”,可儿子昏迷不醒,蟋蟀也丢了,不能如期上交蟋蟀,又“气断声吞,亦不复以儿为念”,就这样在担心和惶恐中,一夜失眠,直到看见另一只蟋蟀,才“喜而捕之”。短短几行字,却曲折往复,活灵活现,简直就是国家一级表演艺术家!(4)辛辣透彻的讽刺如说过以上三点还是偏重艺术性上,那么在思想性上,这篇文章也丝毫不输。

小说以“宣德年间”为背景,写公子哥爱斗蟋蟀,这其实是有依据的,民间因此而受害也是实情。小说结尾很有意思,说成名因为献蟋蟀有功,抚军进爵,县令加官,成名脱离了穷人的行列,这就极具讽刺意味了。一系列的连锁反应,都是因为皇帝高兴了,而成名所做的,只是进贡了一只善战的蟋蟀,这个玩物,让皇帝高兴,然后抚军加官进爵,华阴县令也因此而获得功绩“卓异”的标签,这些大小官吏,毫无一点实质性的功绩,没有为民做事,只是讨好上司而已,却都得到了权力和财富,当时的统治有多么不堪和黑暗,还用说吗?《聊斋志异》的主旨之一,便是讽刺当时的封建社会和愚昧人间。

文章TAG:促织悟读蒲松龄蕴含着寓意小说促织主人公成名的命名蕴含着什么寓意蒲松龄《促织》悟读

最近更新